1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監理控制要點
1.1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核心問題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核心難點在于現場的拼裝施工,現場施工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且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種類繁雜而多,要想順利完成既定的質量、安全及工期目標,就必須對施工現場進行有效的管理,特別是針對現場施工的核心技術管理。
1.1.1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的運輸和堆放管理難度大
構件的運輸和堆放管理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的難點之一?,F場的墻、梁、板等的堆放支架需要進行安全計算分析,確保堆放期間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1.1.2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吊裝風險大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采用大量起重機械,由于起吊高度和重量都比較大,且部分構件形狀復雜,因此對吊裝施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吊裝位置選擇的不合理可能影響工程的建設和工人的操作安全。
1.1.3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現場安裝臨時支撐風險大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在臨時吊裝完畢之后,節點混凝土澆筑之前,所處的受力狀態很危險。為了確保整個施工過程的安全,減小構件的非正常受力變形,在節點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設置臨時支架,但是如果支架不牢固,將對工人操作造成極大安全風險,同時對工程建設造成嚴重后果。
1.1.4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外墻板防水難度大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外墻板的拼縫是裝配式建筑一個重要的防水薄弱點,如果無法保證此處的施工質量,將會發生外墻滲漏的問題。
1.1.5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拼裝定位難度大
對于預制率較高的裝配式建筑,現場構件類型多,構件是否能夠良好的定位安裝將影響結構的外觀與受力性能。采用機械設備對工程中各類預制構件進行安裝定位具有一定的難度。
1.1.6 現場施工安全風險
施工現場機械設備多,塔吊工作、臨時腳手架、構件安裝過程等存在極大人員安全風險,制定有效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及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2 現場施工監理控制要點
施工現場的主要風險就是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施工安全的風險源存在于各種施工過程及非施工過程中,如臨水臨電的使用安全、各種洞口的防護安全及大型機械設備的施工安全等,這些風險如果通過采取措施、加強管理等方式一般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下面將重點分析與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施工有關的監理控制要點。
1.2.1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堆放
現場施工過程中構件的堆放對于施工進度影響較大,在施工中若構件堆放合理,塔吊施工簡便,構件組拼簡易,可以極大加快施工進程。另外,合理堆放構件對于現場施工的安全管理也是有利的。
1.2.2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吊裝
構件的吊裝需要專業的吊裝人員,嚴謹的施工工序,才能將構件定位,以防構件在懸吊過程停滯過長時間,對施工人員的安全及結構的施工工期造成威脅。另外吊裝構件時,吊點的選擇極其重要,錯誤地選擇吊點會使構件在吊裝中發生損壞、構件發生翻轉等。
1.2.3 臨時支撐
構件吊裝到位后無法實現一次性安裝,需要設置臨時支撐固定結構,另外預制裝配式建筑現澆段需要設置臨時的施工腳手架,這些結構均屬于施工的生命線,牽涉人員的傷亡及施工的質量,必須保證臨時支撐的穩定性和強度。
1.2.4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定位
構件安裝過程中各構件安裝位置,連接縫隙等,可能因構件尺寸的不同或者吊裝方案的不同很難精確安裝到位,輔助的定位安裝工具或者儀器操作具有一定難度。
1.2.5 施工后結構的防水防滲問題
預制裝配式建筑外墻基本采用預制構件,然而預制構件在現場定位安裝存在不確定性,無法定位準確會使得結構產生縫隙,試圖采用相關施工方法對連接進行處理存在技術難度。
2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監理對策
2.1 人身安全管理措施
2.1.1 機械設備的適用性和定期維護
為確保大型機械設備在施工過程中安全運行,施工單位應首先要確保施工現場使用的機械設備是完好的。缺少安全裝置或者安全裝置失效的等帶“病”狀態的大型機械設備不得進入施工現場。大型機械設備進場后,施工單位應對機械設備操作人員進行施工任務和安全技術措施的書面交底工作。
2.1.2 吊 裝
構件吊裝為裝配式建筑的主要施工工序,而且吊裝施工是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綜合以往經驗,可采取以下技術措施。
(1)為了確保吊裝的安全,吊點位置的確定和吊具的安全性應經過設計和驗算,吊點必須具備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吊索等吊具也必須滿足相關的起吊強度要求。
(2)吊車司機經驗必須豐富,起吊過程中現場必須有至少一名起吊指揮人員進行吊裝指揮,所有人員必須全部持證上崗。
(3)吊裝影響范圍必須與其他區域臨時隔離,非作業人員禁止進入吊裝作業區,吊裝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安全防護用具。
2.1.3 施工用電安全
加強標準化安全電箱的管理;切實落實重復接地和保護接地(零)措施;施工現場照明設施標準化;施工現場電纜線路敷設規范化;加強對電焊工、電工等特種作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用電教育,熟悉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
2.1.4 臨邊防護及上下樓梯設置
(1)結構臨邊口用腳手管搭設扶欄,用安全綠網做好圍擋,并用紅白雙色油漆做好相應的警示標識。
(2)登高通道兩側應設置防護欄桿,搭設高度及步距等應符合相關規范標準。
(3)通道應滿鋪腳手板,并且固定牢靠。
(4)樓梯防護符合安全防護標準,擬采用腳手管搭設,樓梯坡度應符合相關要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嚴禁搭設陡峭的上下樓梯。
2.2 施工技術風險管理措施
2.2.1 臨時支撐體系布置
臨時支撐體系可以采用專門的門式支架,支架上部使用型鋼作為受力件,禁止使用枕木,支撐的間距、步距應該進行安全性計算,并報監理單位審核完成后實施。所有的支架在進場時必須進行進場材料驗收,主要驗收相應的質保文件、構件的壁厚及外觀質量。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的下部臨時支撐架應該嚴格按照方案進行布置,構件吊裝到位后應及時旋緊支撐架,支撐架上部作為支撐點型鋼需要與支撐架可靠的連接。支撐架的拆除需要在上部疊合部分中現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實施。支撐架在搭設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嚴禁野蠻操作、違規操作。
2.2.2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堆放管理
為了避免進場構件的二次搬運影響施工進度,需要將強構件堆放的管理力度,完善構件的編號規則,對構件進行跟蹤管理;對于進場的構件,應該及時按照預先制定的編號規則進行編號,堆放區域應根據施工進度計劃進行合理劃分,使得構件的堆放與相關吊裝計劃相符合。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堆放時,不應該與地面直接接觸,而應該擱置在木頭或者軟性材料上。預制柱堆放時,高度不可超過兩層,且應該在兩端0.2L~0.25L間墊上木頭,上層柱子在起吊前應該先平移至地面上,方可起吊。大小梁堆放時,高度亦不可超過兩層,實心梁需要在距離兩端0.2L~0.25L處墊上木頭,薄殼梁則應該將木頭墊在梁的實心處,避免讓薄殼端受力。KT板的堆放不可傾斜,且不應超過4片高,堆放時需要在距離兩端0.2L~0.25L間墊上木頭,并且地坪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外墻板的堆置以A字架為原則,長期儲放時必須加安全塑料帶捆綁或鋼索固定,墻板直立儲放時必須考慮上下左右不得搖晃,且需要考慮地震時是否穩固。
2.2.3 防水防滲技術管理
裝配式建筑的防水防滲問題是施工過程中的一個控制難點,為了保證結構的整體防水性能,主要應該在設計階段合理設計防水節點,通常情況下,可在接縫處采用外側的防水變性硅膠嵌縫及內側的預埋防水橡膠條,并在墻板的十字接頭處的內側增加一道聚氨酯防水嵌縫。同時,要進一步優化墻板的細部構造,比如可以在拼縫處設置導水及排水措施,或者在上下板塊拼縫處設置企口構造,防止水從外部進入內側。其次,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加強防水施工質量的管控力度,確保防水施工的質量滿足設計文件的相關要求。
2.2.4 構件吊裝的安全管理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構件在吊裝前,施工單位必須編制專項吊裝安全方案,并報監理單位審批。在吊裝過程中,必須做到所有相關操作人員持證上崗,所有設備已經過檢測并在有效期內。監理在構件進場后應該及時對構件進行驗收,重點核對吊點位置,確保吊點滿足起吊要求。
在整個構件吊裝期間,監理應該定期檢查吊裝用鋼索,如發現損壞或磨損應要求施工單位及時更換,構件起吊時可以考慮設置
拉繩,以便操作人員能在起吊過程中控制構件的方向。除此之外,監理需要求施工單位在吊裝作業前進行專項交底,并在每天
作業前進行危險點的專項交底,確?,F場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安全能力滿足要求。
福州中博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2016年07月18日